近日,#19岁高职毕业生在清华当老师的体验#登上热搜。
陕西姑娘邢小颖在清华大学担任实践教学指导老师。任教9年的时间里,她的课火出了清华,学生们直呼“一课难求”。但在“宝藏老师”的光环背后,是一条伴随着汗水与泪水的路。
来源:@央视新闻
【资料图】
19岁那年,邢小颖以实习老师的身份踏进清华校园。那时还是高职生的她,面对与自己年龄差不多的清华学生,心里是忐忑的。“万一他们问问题,我答不上来怎么办?”
提起那段时光,邢小颖记忆犹新:“压力很大,我讲不好就在厂房里哭,哭完再继续讲。”她把心思全放在备课上,空闲时去蹭课,看有经验的老师傅如何讲;下班后,她就去空荡荡的老厂房教室,把工具想象成学生,和“他们”互动。
来源:@央视新闻
功夫不负有心人,她度过实习期后,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,正式被清华大学聘用为实践指导老师。每学期的第一堂课上,她都会坦率地告诉学生,自己曾是一名高职生。“别人贴的标签,我无所谓。我知道自己的路怎么走,不管起点高低,努力总会带来希望。”
其实,你把时间花在哪里,它就在哪里结果。与其仰望别人,不如修炼自己,你付出的努力,决定了生活的样子。
河南农业大学的余老师,在网上分享了自己从中专到硕士,从乡村教师到大学教授的“逆袭”之路。
来源:@人民网
余老师1985年考入师范学校,毕业后回村当了中学老师。工作后,她参加自学考试获得本科学历,后来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,还曾获得省级奖学金。硕士毕业后,她成为河南农业大学的一名英语老师,2013年晋升为副教授。
余老师说,分享的初衷是希望用自身经历鼓励学生,告诉他们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,因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。
有时,我们不仅需要修炼能力,还要修炼心境,才能走得更远。
小枫大学毕业后,进入一家公司实习。他能力出众,但性格急躁,与人交流时缺乏耐心,经常和同事产生一些小矛盾。
时间一长,大家渐渐都不愿意和他合作了。实习期过后,他没能留在公司,这时他才意识到是自己的性格拖了后腿。
进入新单位后,小枫决心改掉容易急躁的毛病。每当情绪激动的时候,就停下手头的工作,深呼吸几次。有时讨论工作,他忍不住和同事争辩几句,也会在平复心情之后向对方道歉。
他说,控制情绪是很难的事,但坚持下来之后,自己的性格确实慢慢变好了,不再那么容易因为小事生气,工作也越做越好。
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炼,积累下的每一点努力,都会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,让生活成为更美的模样。
编辑:洛川
校对:小包
图片:@央视新闻
@人民网 摄图网
吉林广播电视台 | 吉林大喇叭
关键词: